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阿蕴和 4小时前 :

    2.5 / 真的是连基本的爆米花观赏性都没有。大量废文戏,大量平庸的动作戏,还有大量毫无助益的碎嘴,高潮部分大量糙得仿佛国产电视剧的煽情。以及这么个体量显然一点也讲不好与反派和解共存的主题,现在所谓的cure完全就是“正常化”的代名词,所以这个仿佛严肃的主题也毫无实质挖掘。但是,我真的还是有被最后记忆抹去后相遇的时刻感动到——这一刻显然还是抓住了“数据库”电影的精髓的,就像是看复联4结束的那一刻重演了一样……

  • 象谷兰 1小时前 :

    动作场面不错,就是剧情太降智,圣母心发作的蜘蛛侠害死了梅姨,最后还要所有人为他的过失买单,怎么看都很蠢啊,人设实在太崩,也就靠情怀支撑了。虽然看之前已经知道三代会同框,但一代二代出现时还是惊喜了一下,托比是真老了啊

  • 颜初珍 7小时前 :

    无论多少个宇宙翻来覆去,炮灰的命运总也没改变过

  • 芃俊 3小时前 :

    这已经不是在看电影了,这是在回顾青春啊!当Tobey Maguire那经过岁月锤炼的面孔出现时,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电影本身来讲,它只是在透支我们的情感与回忆。

  • 贝建同 0小时前 :

    无论多少个宇宙翻来覆去,炮灰的命运总也没改变过

  • 迟孟乐 4小时前 :

    期待了那么久,失望了那么久(内地无档),今日终于在家里的85寸电视上看了目前最好的版本!

  • 镜盼易 5小时前 :

    建议改名,蜘蛛侠:英雄无脑。

  • 莉琳 3小时前 :

    芝加哥首映场,一票难求到情况下抢到一张,还是决定亲自去看看。剧本其实不是很满意,有很多地方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但情怀确实拉满了。托比一笑,加菲一哭,完全崩不住直接泪洒电影院,相比之下荷兰弟真的过的太安逸了,完全没有孤军奋战的感觉,我爱索尼的老蜘蛛侠们,他们哪怕被拉到了mcu 也还是充满着人文情怀,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能够体会到“超级英雄”这个21世纪新词的意义,将他们送回去是真正意义上的爷青结。

  • 腾喆 4小时前 :

    感动的点居然是其他虫的剧情。马奎尔版的彼得到了那个年纪,加菲版的彼得某种程度上救了那个女孩……另外本片的核心动机居然是帮两个朋友上MIT,就很无语……

  • 锺淑惠 2小时前 :

    整个片子就像抄《蜘蛛侠:平行宇宙》的作业又没抄明白,处理起三个小虫交集的戏份如同高配真人秀恶搞短片一样,为了玩梗而玩梗,当然完全没有电影感可言,就拿MCU虫的故事线来说,都到第三部了,仍然在重复幼稚捅娄子,觉悟要靠偶像的路线,过去五年基本没有真正的成长,本身逻辑漏洞很多又强行顺理成章,动不动就得带上铁人遗产,斯塔克这点儿家底儿真是够漫威吃一辈子的。

  • 隋如曼 6小时前 :

    真的是毫无进取心的创作,说好听点是重聚,说不好听就是彻底的摆烂和吃老本,甚至连一场能看的动作戏都没有,就像一个对着女友大喊“我都这样了你还要我怎样!”的渣男。赫兰德先生凭借戏里戏外那精彩而连贯的人设和表现,喜提史上最讨厌蜘蛛侠称号。

  • 聊曜儿 2小时前 :

    任性愚善带圣母心的小蜘蛛成长记,以放手收尾感慨。利用三代同框拉满情怀,又能开启混乱交织的多元宇宙设计讨巧,节奏奇怪,引出Mutiuniverse是重点。

  • 眭静和 9小时前 :

    22_065。还行……亮点大概就只是三代蜘蛛侠吧

  • 表起运 8小时前 :

    开局拉垮,总觉得经历那么多战之后小蜘蛛的格局会打开,但是他还是个孩子叭,面对网暴向现实生活的侵蚀和亲友生活因为自己而改变,而妄图逆转。

  • 詹鸿运 6小时前 :

    也就是三版联动的情怀了,情节这是什么玩意儿,人设更是令人厌恶,这版蜘蛛侠(和他女朋友)都是被惯坏的熊孩子,娇纵,任意妄为,好家伙,为了他能上名校惹了多大事,只能说有背景真好

  • 泉浓绮 5小时前 :

    每一版蜘蛛侠,都在这一部里用自己的方式弥补了自己版本的遗憾。

  • 竹昭懿 2小时前 :

    这是跨越了20年的记忆,托比陪伴了我的小学,加菲步入了我的中学,汤姆则是大学,我多少有点爱之深责之切。尽管我理解这是汤姆的电影,但我仍然对电影草草塑造前两任蜘蛛侠(尤其是托比)感到不满。而且cure取代kill的设定让前七部蜘蛛侠看起来像个笑话一样,这事儿真的有这么简单?每每看到如今无限糖水续杯的漫威电影,我总是怀念过去拍一部是一部的超英电影时代,尽管同样良莠不齐,但至少各有滋味。

  • 骑向薇 4小时前 :

    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具象化。但我 kinda 觉得包袱抖得太早了少了几分惊喜多了几分意料之中,如果不是系列粉的话能 get 到的快乐有限。感情戏有点过于拖沓,like 青少年情情爱爱 we get it already,赞达雅真的跟荷兰弟不来电。在比利时别的电影居然都没英文原音/字幕,于是只好漫威大法好了。

  • 祁宝生 3小时前 :

    视觉效果和粉丝情怀拉满,但剧本实在是弱得不行,蜘蛛侠和奇异博士在这个故事里彻底沦为漫威开启多元宇宙的工具人,角色的一系列ooc操作也使得最后的煽情很难让观众有代入感。

  • 运康 6小时前 :

    我更喜欢奇异博士的角色,也一样希望他作为中立者,在无尽时光的旅途中,走向情感的平静之所。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